我虽然多年住在繁华的城市,但家乡山村少儿时期红丹丹、圆润润、脆生生、酸溜溜、甜丝丝的酸枣情结,总是流淌在心里,出现在梦中,成为新的乡愁,不离不弃、难舍难分。
家乡山村位于黄河岸边。在荒山野地、悬崖峭壁上,常见酸枣树成群结队的身影。
酸枣树,也叫棘,野生落叶灌木,主杆生长缓慢,枝条质地坚硬,针刺尖细锋利,喜光、耐旱、抗寒,生命力极强,被誉为铁树;果实形态圆润,色泽鲜艳,肉质细腻,味道酸甜,营养丰富,为著名中药材,补肝、宁心、敛汗、生津,可加工成有机食品,能嫁接砧木,深受农民喜爱。
每年深秋时节,酸枣树就慷慨地捧出漂亮的果实,好像小小的纱灯、红红的珍珠、圆圆的玛瑙,悬挂在枝头,炫耀着光泽,流露出风韵,点亮了贫瘠,营造出生动。经不住诱惑人们,匆忙赶来,打酸枣的木棍、采摘的手指,纷纷上阵,甚至产生了《打酸枣》等民歌,旋律优美、音调婉转、蕴含丰富,意味深长,回荡在沟壑,缠绕着山梁,飘扬上云天。
“九月里来秋风儿凉,咱姐妹三人去打酸枣。大姐姐手拿柳竿竿,二姐姐又提竹篮篮。这山上看见那山上高,那山上酸枣长得好。酸枣打得满山跑,咱姐妹三人拣酸枣,酸枣拣得满篮篮,咱姐妹三人回家转。”
民歌姐妹《打酸枣》,通过反映季节的变化、山势的高峻、酸枣长势良好和打酸枣时酸枣好像红雨洒满山坡的景象,充分表现了姐妹三人愉快的心情、青春的活力。而小两口《打酸枣》彰显的则是纯洁、淳朴、真诚、清新、缠绵、深切的爱情,扣人心弦,余味悠长,真值得眼下的年轻人借鉴。
(男)“山尖尖上阳婆婆升,崖畔畔上酸枣枣红。你跟上哥哥打酸枣呀,小心圪针针扎的小手手疼;(女)高高的山崖崖遮住了天,妹妹看见真有点险。你千万要站在里边边打,再不要朝下老看我的脸……”
酸枣树的枝干被农民砍下后,就成了俗称的圪针,被利用到极致:或安排在院墙上边、或放置在物产前沿,形成针刺密布、特色鲜明的土法警戒线,防止野兽、盗贼的侵害;在农历正月二十五传统的填仓节夜晚,圪针又被作为室外取暖、照明、驱邪的燃料被点着了,熊熊燃烧,与室内的面灯,交相辉映,展开了一幅妙趣横生、光彩夺目的民俗图,非常生动。
如今,家乡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的农民。我多次回去想见到打酸枣的情景,可总是事与愿违,怅然若失,心海里情不自禁地泛起红丹丹、圆润润、脆生生、酸溜溜、甜丝丝的乡愁,永远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