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处在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近年来,“枫桥式”法庭创建、“诉源治理”工作强化、“马锡五审判”方式推广已成为推动神木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
助力基层治理 村民遇事找法
“看在他认错态度好的份上,我不要赔偿了,今后还是好邻居……”近日,高家堡镇乔岔滩村的村民王富和邻居牛福对锦界法庭法官乔海波连连道谢。
因农村财产损害纠纷赔偿等矛盾得不到解决,王富和邻居牛福吵了好几年,最终起诉到锦界法庭。闹了几年的矛盾纠纷,终于让锦界法庭乔海波法官成功调解了。据了解,家住乔岔滩村的王富与牛福是两家窑洞挨着窑洞的近邻。案件的缘由是牛福燃放鞭炮不慎引燃了王富家堆在院子里的玉米秸秆,一时间火势难以控制,王富家的两棵槐树、四棵枣树、一间草房和一间驴圈也被引燃起了大火……
在了解到邻居二人吵架是因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后,法官乔海波本着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多次到高家堡派出所、村委会实地了解情况。在全面了解案情后,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耐心的给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做调解工作,经过入情入理的分析以及邻里之间应和睦友爱相处的教导,牛福深受教育启发,在法庭上道出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并提出主动赔偿,让有隔阂的一对邻居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作为农村的党支部书记,感触最深的还是近几年,法官进村宣传法律知识,调解各类村级矛盾,以及基层法庭的各项便民举措,使我们的农村生活很和谐。”近日,高家堡镇青阳树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小虎告诉记者。
“如今村里‘法’字随处可见,村民们遇到事情、解决问题、办事都依照法律,要不就是咨询律师。”乔海波告诉记者,锦界法庭经常组织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把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同时,通过提升诉服能力,重启立案职能,推进双向调解,基层法庭解决了一大批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数据显示,近年来,神木市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审理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法院大力开展巡回审判,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就地调解。近五年,基层人民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17635件,累计调撤案件6853件,调撤率由39.55%上升至56.42%。
科技赋能提速 智慧司法全覆盖
近年来,神木市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数据思维,通过科技赋能,在智慧审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群众足不出户参与讼诉,实现司法服务“不掉线”。
11月17日,神木市法院沙峁人民法庭充分运用“云法庭”互联网在线审理模式,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据悉,该起案件的原告代理人及被告因居住地实施了临时管控措施致使无法到庭参加诉讼,高利平法官了解情况后,及时妥善处理当事人的诉求,第一时间组织了线上开庭。庭前,书记员详细向当事人讲解了云庭审的操作流程,并将庭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高利平法官在线核实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宣布法庭纪律。庭审中,原告要求被告偿还借款100000元,被告辩称他之前在原告处上班,借款时同老板协商用每个月的工资抵扣欠款,现原告公司已扣除被告三个月的工资共计13000元,因此实际欠款金额应为87000元。双方当事人围绕借款金额、还款时间等争议焦点进行了举证、质证、辩论,各个环节有序进行,程序公开规范。网上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在线核对笔录,并予以确认,这场“无接触式”的庭审顺利完成。
这是神木市法院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将诉讼服务由“线下”转“线上”,大力推进“云端”庭审新模式,发挥信息技术“鸟之翼,车之轮”的优势,夯实司法为民举措,让老百姓打官司更加省时省力。
截至目前,神木市法院在辖区设立4个“法官工作室”、17个“诉源治理工作站”、9个“多元解纷工作站”,着力构建“网格-村(组)-镇(街)-法庭-法院”“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式”经验,推动“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不断为社会治理赋能提效。强化院校合作,传承红色基因,与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共建“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推动司法服务全覆盖,推进法庭专业化转型,实现基层法庭差异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人民法庭 成为干部成长摇篮
基层一线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基层人民法庭成为了法院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
为确保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神木市法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大柳塔法庭进行了升级改造。下一步,将对锦界法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建成4个科技法庭,配备了8辆执法用车,开设了灶务,实现了信息化硬件、便民设施、车辆配置、安防设施的“四完备”要求,法庭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升。同时,立足实际,根据辖区特点及发展定位,持续开展“一庭一品”创建活动,将打造高品质的“能源法庭”“红色法庭”“旅游法庭”。
近年来,神木市法院坚持“用人”导向,加强人员补充,锻造了一支新时代过硬法庭队伍。今年以来,法庭轮岗22人,增配员额法官1人、法官助理10人、书记员3人、驻庭法警4人、人民调解员4人。借助“神木法院大讲堂”“青年法官论坛”和“传帮带”活动,帮助法庭青年干警找差距、补短板、提能力。开展“办案之星”评比,强化正向引领和反向警示,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干警来到基层人民法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拔任用时,优先从优秀基层法官干警中选拔,这种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做法,得到法官干警的一致好评。
神木市法院院长刘宝林表示:“下一步,神木市法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持续抓好人民法庭‘两化’工作,用心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特色产业的‘护航者’、区域发展的‘服务员’、乡村振兴的‘助力团’,奋力为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人民法庭力量。”
编辑:马晓燕